對于全谷物的推廣意義,在許多參會的專家看來,是毫無爭議的,全谷物富含膳食纖維等植物化學素,有利于預防中風、II型糖尿病、心臟疾病、腸胃癌癥和體重控制等,對于調整目前中國營養(yǎng)缺失和營養(yǎng)過剩的不合理膳食結構有重要作用,是全民膳食結構的一次健康回歸。
那爭議集中在哪?在全谷物食品的定義和在中國的推廣問題。歸根結底是消費者會不會埋單的問題。
據(jù)悉,目前在中國,為了推廣全谷物食品,“全谷物”食品已經列入國家”十二五”規(guī)劃,除了在政策上的引導,中國的全谷物食品推廣也存在一些自己的優(yōu)勢,如中國悠久的谷物飲食文化,中國消費者對營養(yǎng)的追求和健康的重視等,但這些或許并不能成為消費者為全谷物食品埋單的全部理由,中國全谷物食品發(fā)展前途光明,道路曲折。
國家發(fā)改委公眾營養(yǎng)與發(fā)展中心主任、全谷物委員會食物和營養(yǎng)策劃主任于小冬表示,中國發(fā)展全谷物健康食品的前途是光明的,市場也是巨大的。同時,在中國發(fā)展全谷物健康食品是一個系統(tǒng)工程,涉及政策法規(guī)、科普教育、食物觀念、食物習慣的轉變,涉及到技術研發(fā),包括加工儲存,還有檢驗檢測等方方面面。
做食品安全管理很多年,法規(guī)管理很多年的國家食品藥品監(jiān)督局食品許可司副司長張晉京在“關于中國全谷物食品注冊的相關法律法規(guī)和政策趨勢”的探討中表示,營養(yǎng)聲稱、食品聲稱在食品法律里面是比較復雜的問題,跟一般食品安全其他問題相比顯得更加復雜。他借用關于中國的保健食品管理,并強調保健食品這一單一法規(guī)沒有辦法覆蓋所有中國食品聲稱的管理,希望企業(yè)能夠在研發(fā)階段多做這樣的工作,來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(jù),來支持這個產品的聲稱,使得宣稱傳遞給消費者的信息真實、科學。
在科普教育上,中國的“全谷物”食品處于起步階段,雖然概念并不新鮮,但受本身發(fā)展的限制,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消費者的觀念。凱旋公共關系顧問有限公司副總裁CathyKapica帶來的一份關于“當談到食品的時候,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?”的消費者調查顯示:德國、阿根廷、英國、美國zui多的答案會說是一種快樂,在中國zui多的答案會說是我們獲得好的健康的關鍵。于是大家是不是應該把“健康”作為宣傳的切入口和主打牌?
一位做雜糧的資深企業(yè)老板介紹說,目前在中國,誰迫切需要健康?小孩和老人!可是他們這個群體在數(shù)量和消費能力上都不是zui大的,何況全谷物食品又會因其口感和牽扯老年人“凄慘的記憶”而喪失一部分消費者,剩下的那部分。一份調查,一席國內肺腑,不禁讓人重新考量是否應將“健康”作為“全谷物”食品在中國宣傳的?是否應將“全谷物”食品技術加工和產品研發(fā)作為發(fā)展推廣的重中之重?
筆者接觸過為數(shù)不少的食品企業(yè),他們慣將自己的產品放在企業(yè)和產品推廣的*,這個是很可以被理解的,因為產品為王,沒有過硬的產品,什么都是浮云,“全谷物”食品也應如此。健康和口感在如今選擇多樣化的社會,總是一個難以權衡出輕重的問題,健康的獲得途徑很多,并不一定非要為健康而舍棄快樂的口感,因此,發(fā)展中國特色的“全谷物”食品,并使之使健康與口感兼得,是“全谷物”食品發(fā)展壯大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,對中國食品加工技術和配套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對此,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糧油加工研究室副主任韓斌建議,中國應圍繞糙米、全麥、特種雜糧等全谷物的一些資源來開展轉化為我們的主食品,以及開發(fā)各種新型的全谷物食品。河南工業(yè)大學副校長屈凌波,結合中國*的傳統(tǒng)主食品和飲食習慣和其自身多年的實際研發(fā)經驗,以中國zui大主食品饅頭為例,闡發(fā)了發(fā)展中國特色的“全谷物”食品中面臨的各種問題,并認為美國等發(fā)達國家的推廣模式在中國是也是不能復制的,也回應了于小冬的一句話:“既要學習經驗,也要考慮中國的具體情況”。
版權與免責聲明: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食品機械設備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-食品機械設備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食品機械設備網m.hg0881.cn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(非食品機械設備網m.hg0881.cn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