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吉首市中誠制藥機械廠>>公司動態(tài)>>莙荙菜的功效與作用
【出處】出自《嘉佑本草》
【拼音名】Jūn Dá Cài
【別名】(艸忝)菜、甜菜
【來源】
藥材基源:為藜科植物厚皮菜及(艸忝)菜的莖、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1.Beta vularis L.Var. cicla L.2. Beta vulgaris L.Var.Cruenta Alef.
采收和儲藏:根據不同的播種期,夏、秋季均可采收,收后鮮用或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
1.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無毛,高30-100cm。根不肥大,有分枝。莖至開花時抽出。葉互生;有長柄;基生葉卵形或長圓狀卵形,長可達30-40cm,先端鈍,基部楔形或心形,邊緣波浪形;莖生葉菱形、卵形,較小,zui頂端的變?yōu)榫€形苞片;葉片肉質光滑,綠色?;ㄐ。瑑尚?,無柄,單生或2-3朵聚生,為一長而柔軟、展開的圓錐花序;花被片5,塞部與子房結合,果時包覆果實,變硬革質;雄蕊5,生于肥厚的花盤上。種子橫生,圓形或腎形,種皮紅褐色,光亮?;ㄆ?-6月,果期7月。
2.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高60-120cm。根肉質,肥厚,圓錐形或紡錘形,外皮紫紅色或黃白色。莖直立,有溝紋,光亮。基生葉有長柄,葉片長圓形,長20-30cm,寬12-18cm,全緣而呈波狀,葉面皺縮不平,略有光澤;下面有粗壯凸出的葉脈,先端鈍,基部楔形,截形或略呈心形;莖生葉較小,卵形或披外狀長圓形,先端漸尖,基部漸狹。花序圓錐狀;花小,黃綠色,通常2個或數個聚生;花被5裂,裂片背部有棱,基部與子房結合,果期變硬,包覆果實;雄蕊5,生于肥厚的花盤上;子房藏于花盤內,柱頭3枚。胞果聚生,球狀,褐色。種子扁平,雙凸鏡狀,種皮革質,紅褐色,光亮?;ㄆ?-6月,果期7月。
3.形態(tài)與(艸忝)菜基本相似,但根為紡錘形,肥厚,外皮白色,富含糖分。
【生境分布】
1.我國南北方及西北地區(qū)多有栽培,以南方栽培為主。葉供蔬菜用。
2.我國普遍栽培,以東北、內蒙古栽培較多。
3.我國各地均有栽培,但以北方栽培面積zui大。
【栽培】
生物學特性 莙荙菜原產歐洲南部,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。喜溫涼濕潤的氣候條件,適應性較強,既耐寒,又耐熱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以疏松肥沃,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長更好,能耐肥、耐堿。
栽培技術 分春、秋兩季栽培,以秋季栽培為主。春播從3~5月可陸續(xù)播種,多行直播,采收嫩株的多為撒播;剝葉采收多次的宜條播,行距25~30cm,問苗后株距20~25cm。也可先育苗然后栽培。一般采用種子繁殖,播種前應搓散果實的皮,便于均勻出苗。另外,播前浸種24h,宜在22~28℃溫度下播種,播后覆土,還需覆草保濕,才能保證發(fā)芽率高。育苗每1hm2下種的45~62.5kg。早播者播后30d左右定植株行距。
田間管理 春播后40~60d即可采收鮮葉,采后施上較濃厚的糞肥,促使植株不斷生長,如多次剝葉采收,一般采到中后期,應于中耕培土,促進發(fā)生新根,避免倒伏,保證豐產。秋后越冬栽培的手8月下旬至9月中旬播種育苗,苗令40d左右,霜降前后定植株行距各15~20cm。及次年返青后,4月即可采收。
【性味】甘;苦;性寒
【歸經】肺;腎;大腸經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解毒;行瘀止血。主時行熱病;痔瘡;麻疹透發(fā)不暢;吐血;熱毒下?。婚]經;淋濁;癰腫;跌打損傷;蛇蟲傷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15~30g,鮮品60~120g;或搗汁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【注意】
脾虛泄瀉者忌服。
1.《嘉佑本草》:不可多食,動氣,先患腹冷,食必破腹。
2.《滇南本草》:吃之動痰,有損無益。腹中有積不宜食,無積不宜多食。
3.《本草求真》:脾虛人服之,則有腹痛之患;氣虛人服之,則有動氣之憂;與滑腸人服之,則有泄瀉之虞。
【附方】①治成人及小孩出麻疹應期不透:紅牛皮菜、芫荽子、櫻桃核各3錢,煎水服。②治吐血:紅牛皮萊、白芨,燉豬條口肉服。(選方均出《四川中藥志》)
【各家論述】
1.《別錄》:療時行壯熱,解風熱毒。
2.《唐本草》:夏月以其菜研作粥,解熱,又止熱毒痢。搗敷灸瘡,止痛。
3.《本草拾遺》:搗絞汁服之,主冷熱痢。又止血生肌,人有傷折,敷之。
4.《曰華子本草》:炙作熟水飲,開胃,通心膈。
5.《嘉佑本草》:補中下氣,理脾氣,去頭風,利五臟。
6.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清火祛風,殺蟲解毒,滌垢濁,稀痘瘡,止帶調經,通淋治痢,婦人小兒尤宜食之。
7.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清熱,行血。治肛門腫痛。
8.《四川中藥志》:治麻疹初起,見點未透和顏色不紅,并治婦女經閉停瘀,血腫和肛門腫痛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請輸入賬號
請輸入密碼
以上信息由企業(yè)自行提供,信息內容的真實性、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(yè)負責,食品機械設備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。
溫馨提示:為規(guī)避購買風險,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。